散户的蛋糕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机构切走了。
从8月4日开始,香港交易所港股IPO打新将采用新规,散户分到的筹码将大大减少,机构筹码增加。
调整了啥?
• 机制A(改良回拨制):认购结束后,依然根据超购倍数回拨至散户,但每档的回拨比例都大大减少。初始分配最低比例新规是5%(老规则是10%);超额认购15~50倍比例新规是15%(老规则是30%);超额认购50~100倍回拨比例新规是25%(老规则是40%),超额认购大于100倍回拨比例新规是35%(老规则是50%)。

简单来说,除了最低比例只砍了5%,剩下的回拨比例都砍了15%。很明显,这波是冲着散户来的。坏处是50倍以上的中签率估计直接腰斩,剩下的都要打6-7折,资金未来更偏向大机构和国配;好处则是恶意回拨的最高比例减少了,这对于卖不出股票的小市值想搞恶意回拨路径的IPO项目发行人来说就被限制了。
• 机制B(比例锁定制):发行人可提前锚定10%-60%的散户分配比例且不可回拨。
一次性确定散户分配比例,无回拨。这种相当于明牌了,好的上市公司可以抱机构和基石大腿,仅释放10%给公开市场,而急于套现的公司则可能将60%筹码抛向散户,拿钱走人。这种明显带有风向标的机制,估计不会有多少公司选。就算是上市公司敢拿60%的货出来卖,散户也不一定有人敢卖。毕竟国配都没人要,散户谁还敢要?
为什么要调整?
Cirs认为,这次港交所调整打新机制,大概率还是为了增加机构(建簿配售)份额。
因为这次新规里还加了一条,发行人至少将40%的新股份额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
港股新股发行,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基石(战略投资者)、建簿(机构)和公开认购(散户),而在此之前,分配给机构的部分没有下限规定,这导致机构的获配比例超级尴尬,有时候会出现分配极低的情况。
比如说,按照旧办法,假如一只热门优质新股公开认购时超额认购100倍,按照规定要回拨50%给散户,假如基石已经认购了40%,那么机构的份额只剩下10%,仅为散户的五分之一。
但是按照新办法,机构有40%的下限,如果基石还是认购40%,那么分的最少的将会是散户,仅有20%。
所以大家发现了吗?看似是分配比例变了,其实是分配的优先顺序变了。原先是基石——散户——机构;现在是基石——机构——散户。散户的蛋糕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机构切走了。
踢开散户有什么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抛压变少了。像之前的海天,三花,安井,香江等,都是大热票,公司的基本面也不差,但是一上暗盘和上市就面临巨大的抛压,导致机构没吃到肉,甚至破发。在新规下,散户盘缩水会利好新股表现,降低了上市暴跌的可能性。

坏处就是中签率遭受暴击!以前是大碗吃肉吃面,现在港交所直接把一半的碗收了。本来挺好的政策,但我们散户参与不到,也变成屎味巧克力了。
还能说什么,祝大家在新规下也能稳稳中签吧!
原创不易,希望大家多多点赞转发,Cris先行拜谢了!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