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和通拉了。
继昨天暗盘破发之后,广和通今天挂牌一路走低,收盘已经跌破19港元,跌逾8%。以每手200股计算,不计手续费,截止收盘账面亏损逾500港元,这下是彻底给市场泼了个实实在在的冷水。

这票其实之前Cris就分析过,资金兴趣有限,和积水潭撞车更是放大劣势。即使有中信哥护航,也要看暗盘表现决定脸面。


没想到暗盘在微红之后直接拉了个大的,成为B机制以来首个破发的新股。



广和通上限定价后,Cris就在群里说了这票不稳。上限定价意味着承销方信心爆棚,但对市场来说反而是“透支”。果然暗盘阶段给过一次机会,开盘1分钟左右有约10个点的浮盈,按“没亏就出”的老策略完全能走人。几家欢喜几家愁,只要多犹豫两分钟,就被反包套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怕是机制B,也不是稳赢的护身符,散户在港股打新这条路上永远都在踩钢丝。

申购方面,本次H股发行采用机制B,不设回拨机制,香港公开发售占总发行量10%。全场共收到超19万份申请,最终仅约3万份获受理,超额认购高达550倍。申购一手的中签率只有0.3%,要认购350手才能稳获1至2手分配。

顶头锤阵容也相当激进——179名投资者共斥资1.5亿港元抢购,最终只分到43至44手,国际发售部分则录得8.2倍超额认购。这样的热度配上上限定价,其实风险早已写在账面上。公开发售比例小、估值高、A股端走弱,这三点叠加,结果破发也就不奇怪了。


更难顶的是,这次广和通和聚水潭撞了时间表,几乎是正面PK。两边申购的甲乙组都成了“水军阵营”,搞得市场疲态尽显。乙组申购资金是甲组的2.43倍,也印证了热门股资金倾斜效应。最终甲组单手中签率万分之31.06,乙组单手中签率万分之12.81,完全就是典型的“人多肉少”。

这种情况也说明了,现在机制B下的打新越来越卷。撞期的时候,如果两只都热门,分配就更“摊平”,资金博弈变成了心理战。其实不少老手现在都在算:到底要不要分仓申购?要不要刻意避开重叠期?我自己的建议是,机制B时代更看节奏而非单票判断。冲突时别硬全上,宁可选流动性好的那只重仓打,另一只象征性申购。毕竟即使是乙头顶锤,也可能“顶出个亏来”。


那么也可能有人要问,作为机制B首只暗盘和首日双破发的新股,是否意味着新规的热度要凉?
Cris认为,可能会轻微降温,但这是“良性降温”。过去两周的认购倍率高到夸张,打新几乎成了全民运动,热度稍降一点,反而能让中签率恢复理性。机制B本质是让港股新股市场更有效率,而不是让所有人都赚钱。广和通这次的表现,是制度磨合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从策略层面看,现在市场进入“节奏博弈期”。资金开始分层流动,短线打新的要更快出、稳健打新的要更挑标的。机制B带来了更高的公平性,但也让节奏感更关键。广和通这一枪响起,提醒我们别再盲目堆孖展、别迷信“热门必涨”,要看估值结构、看二级情绪、看流动性。市场需要一点“疼痛感”来重塑理性,这样下一个周期才能走得更远。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分析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关注我,持续分享港美股打新策略与实操案例,少走弯路,多看风口。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