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打新要撞车了。
刚刚聚水潭申购还没结束,另一只AI+物联网双概念的票——广和通也上场。散户最怕就这种情况,同周期撞车+资金分流。从资金分布来看,市场明显偏向聚水潭。现在市场申购资金总量大约5000亿,其中聚水潭预估吃掉4000亿,广和通只分得1000亿。

按这个比例算,聚水潭孖展可能高达2000倍,而广和通的孖展尴尬,算下来大约400倍左右。孖展不高、中签率高,这种结构往往意味着“好中但弹性有限”。
估算下来,广和通中签率会比紫金低一点,但比聚水潭高不少,也就是“最好中”的那一档。手数6万多手,不算太挤。如果你资金有限,主攻聚水潭,剩余资金再分一成打广和通,性价比还算合理。
广和通周五关门,聚水潭周四关门。想两个都打的,最好准备点现金在手里。

先说生意。
广和通是做无线通信模组的,说白了就是让各种智能设备能上网的“翻译官”。家里的智能家电、扫地机器人、车载系统、甚至工厂里的机械臂,都离不开它。公司在全球模组市场排第二,市占率15.4%,在智慧家居、消费电子这些领域更靠前。

重点是,它不是纯硬件厂,而是近两年已经往AI模组转型——所谓AI模组,就是把算力直接塞进设备端,让设备能“本地思考”,比如让监控摄像头自带识别功能,不用全靠云计算。这一块,目前国内能量产的厂商不多,它算技术起步较早的。它不只是“物联网供货商”,而是AI硬件生态里绕不开的一环。

业绩上看,2022到2024年公司收入从52亿涨到近70亿,净利润从3.65亿涨到6.77亿,表面很漂亮。

但关注深圳商界的朋友都知道,这利润水分不小——2024年的高利润主要来自出售锐凌无线的投资收益。扣掉这笔一次性收入后,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只有5.04亿元,同比下滑5.84%。
锐凌无线曾是广和通的“利润奶牛”。它是公司2020年牵头与深创投、前海红土等机构成立的子公司,通过它收购了美国Sierra Wireless的车载业务。广和通起初只持股49%,到2022年又增发收购剩下51%,完全控股。

2023年锐凌无线净赚2.04亿元,占广和通总利润的36%。结果到了2024年7月,公司又不得不把锐凌无线的境外车载前装无线通信模组业务整体卖给一家外国公司EUROPASOLAR S.àr.l.,成交价1.5亿美元。7月底交易完成后,锐凌彻底被剥离出报表。可以说,广和通今年的高利润更像是一场“卖奶牛换现金”的操作。扣掉这笔红利后,未来两年的盈利结构会明显变轻,靠AI模组短期补上这个洞并不现实。

再加上管理层的操作,让这家公司更值得留一分警惕。董事长张天瑜近几年频繁减持,从2020年至2023年进行了17轮操作,累计套现超10亿,还因此收到了深交所监管函。与此同时,公司高管薪酬连年上升,2024年总薪酬达到1402万元,同比暴增近40%。在利润靠卖资产冲高的年份涨薪、减持齐飞,说实话,这组合让人不太舒服。说白了,公司实际控制人也是张天瑜本人,持股36.78%,他既是老板又是卖家,操作起来。。。

发行方面,它采用B机制,全球发售1.35亿股,公开发售10%,每手200股,入场费约4343港元。基石阵容强,锁仓超40%,中信独家保荐。
这票的估值空间也不算太大。A股目前32人民币左右,港股发行价19.88-21.5港元,按上限定价折让约-37%,下限定价折让约-43%。水位一般,跟天岳先进折价-33%相比略高一点,但还称不上有肉。估值上按中位数20.69港元计算,约20.6倍PE。对比移远通信31.9倍、丘钛科技16.7倍,它处于一个不高不低的位置。


以目前市场情绪来看,大多数资金都愿意冲聚水潭那种“有翻倍预期”的票,对这类AH二婚股普遍兴趣有限。即使有“中信哥”护航,市场的注意力也被分走,广和通多半要靠暗盘表现决定脸面。

Cris的判断是,这票稳,但不会爆。B机制+中信+基石锁仓能保底,水位却鸡肋,涨多了没人追,跌又有人护。最可能的走势就是——暗盘微红,首日小涨,吃口小肉。Cris会轻仓参与一下,毕竟也算是近期“最好中”的票之一了。
我是Cris,每周拆解最新港美股IPO,用实战逻辑帮你避坑吃肉。关注我,下一次有“肉签信号”,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附:积水潭最新孖展数据: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分析记录,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打新有风险,参与需自担。关注我,持续分享港美股打新策略与实操案例,少走弯路,多看风口。
考虑港美股打新但没准备好港美股账户的朋友,或者想交流经验的朋友都可以添加微信交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